2023年全球旅行商大会 | 平凉文旅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红色旅游篇
编者按:2023年全球旅行商大会暨平凉市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将于4月12日至14日在平凉市举办,为借助此次盛会,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展示平凉文旅康养产业特色资源和发展成效,努力提升平凉的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本报从今日开始推出平凉文旅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记录平凉文旅一路前行和发展的足音。
深耕红色文化 谱写文旅新篇——平凉文旅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红色旅游篇
“感觉上了一堂穿越时空的党课,产生了精神共鸣。”4月5日,在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来自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沙周参观后动情地说。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清明假日,全市游客在平凉红色旅游中厚植家国情怀,各类纪念场馆和博物馆依托沉浸展现、情感互动等形式,通过今昔对比让游客感知时代变化,激发爱国热情,各个场馆迎来客流高峰。
红色,是平凉最鲜明的底色。奔流不息的泾河水,孕育滋养着这片红色热土。平凉是党在甘肃开展革命活动比较早、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途经地,是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中心基点”,是甘肃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平凉大力实施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工程,一大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被盘活,让红色文化更成体系,更具吸引力。
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旅游更走心
展陈,融合科技,让静默的文物可以和你对话;讲解,创新表达,让英雄的形象更生动更丰满……平凉多年来朝着“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精神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目标不断创新,让红色旅游持续迸发活力。
清明当天,天气透着凉意,但每个前来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参观的人心里都是火热的,大家一起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
“学校里布置了红色主题作文,今天我们带孩子来这里实地感受一下红色精神。”平凉市民李玉兰带着一对儿女前来参观。走进花草繁茂,修葺一新的宅院,李玉兰一家瞻仰毛泽东居住过的小屋,一张土炕,一张小桌,一把椅子,一个火盆,一个脸盆,一盏老油灯,屋内陈设极其简单。“毛爷爷在这里住过啊,看起来好亲切,好简朴。”李玉兰的女儿感慨道,红色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
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该馆将厚重的历史文物和先进的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展厅内有图片、雕塑的静态展示,更有液晶电视的动态演示,有遗址、文物的无声回忆,更有光电仪器、模拟场景的历史还原,基本陈列内涵十分丰富和突出,吸引着一波又一波客流。
血肉包裹过的弹片
“今年老红军余新元的后人还为设在纪念馆的余新元专题纪念展捐赠了40多件遗物,其中有雷锋送给余新元的军装照的翻拍件,还有一枚血肉包裹了长达81年的弹片,极大地丰富了展陈,我们的讲解词也随之更新,结合视频等多种形式,提高红色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负责人介绍道。清明前夕,该馆还举办了老红军余新元追思会,现场开展了红色文艺作品创作活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继承革命遗志。
在位于泾川县的吴焕先烈士纪念馆,泾川一中的1800余名师生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敌军只顾发起进攻,却没想到从背后杀出一支奇兵,顿时乱作一团。吴焕先一面指挥部队猛烈反击敌人,一面大声疾呼:‘同志们,压住敌人就是胜利,决不能让敌人逼近河边!一定要坚决地打!’这时,冲锋号声划破长空!”信仰和信念蕴含在一个个英雄的故事里,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带领人们重回烽火岁月。 “听了英雄的故事,让我们更加珍惜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争做新时代的有志青年,不忘初心,志存高远,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泾川一中的团员代表说。
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党工委书记、馆长李晓京表示,吴焕先烈士“一心向党、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社会各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纪念馆将一如既往地深度挖掘红二十五军战史及吴焕先烈士的英雄事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讲解及服务能力,为吴焕先烈士精神发扬光大贡献红馆力量。
市博物馆达600平方米的《泾河激浪——平凉革命历史陈列》,分为“革命火种”“长征岁月”“抗日救亡”“红色屏障”4个单元,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平凉地区团结带领党员和人民群众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的历史。展览通过实物、图文展板、场景复原、多媒体影像、声光电等形式,塑造展陈空间特色,既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也赋能红色旅游产品的创新。
翻开历史篇章,拂去岁月风尘,那浸满鲜血的道路依旧醒目。在平凉这片红色沃土上,红色遗迹遍布。从当下走进历史、与过去对话,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文化火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以红色为魂,激发平凉文旅发展新动能
单一的革命遗址和纪念馆已经无法满足游客对于红色旅游的多元化需求,近年来,平凉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业态巧妙融合,通过“红色+”“产业+”“科技+”的良性互动,推动红色旅游业态不断创新,向外界展现一个“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红色旅游新高地,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据统计,全市146处革命遗址遗迹,已建成25个革命纪念馆、党史陈列馆(室),遍布全市7县(市、区)。其中,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华亭工委纪念馆、保至善烈士纪念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5个红色场馆被命名为“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平凉以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为依托,实施界石铺红色小镇建设工程;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等资源纳入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统筹规划,结合汭丰镇郑家沟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以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契机,推动崆峒区白庙乡红色乡村旅游项目、灵台县抗日英雄高永祥故里星火乡王家庄旅游示范村等项目建设,打造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示范村,通过支持红色乡村旅游与建设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融合发展,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乡村旅游红色记忆展馆、乡村记忆博物馆、知青记忆园等乡村红色主题教育阵地。
突出项目建设,聚力抓红色旅游投资扩容增量。近年来,平凉实施了灵台工委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赵墩大庄梯田第一村旅游景区建设、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华亭市三线建设博物馆等一批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实施,红色旅游要素相对完备,接待能力显著提升,能够为游客提供游览、讲解等服务。
平凉不断创新作为,为红色旅游发展环境的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使红色资源焕发新的光彩、迸发新的活力,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春风化雨的鲜亮底色,成为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时代红色华章的不竭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