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市文旅工作这样干!(三)
2025年是“十四五”冲刺收官、“十五五”谋定起势之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文旅事业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文旅工作怎么干?
三、突出“挖潜力、激活力”,聚焦融合先行发展文旅康养产业。
聚焦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建设,坚持以文化为灵魂、医养为牵引、旅游为载体、生态为支撑,擦亮崆峒山文旅品牌,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聚力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中医康养示范地、品质旅游目的地、旅居康养优选地,构建“一核两翼三带”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格局。
推动景区扩容提质
全面启动崆峒山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开工建设崆峒山游客中心、崆峒古镇经济酒店等项目,盘活崆峒古镇经营活力,联动市博物馆、龙隐寺湿地公园等周边景区景点一体化综合开发利用。持续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运营管理服务、旅游产品供给”服务水平,全力全速推进西王母文化大景区创建5A级景区。围绕关山大景区文旅康养要素集区发展,加快莲花台、云崖寺、朝那湫、五龙山等景区综合开发,完善景区道路、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服务设施,补齐发展短板。华亭市莲花台、崆峒区海寨沟、崇信县古槐王、静宁35°苹果谷等景区对标提升,积极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庄浪县依托优质梯田景观资源,打造以梯田文化为核心的4A级旅游景区。
丰富扩展业态体系
实施旅游演艺突破行动。推进文旅演艺剧目编创,打造“黄帝问道”“王母西巡”“崆峒奇兵”等实景演艺或舞台剧,招商引资拍摄“崆峒武侠文旅短剧”。采取部门联办、政企合办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明星、演艺组织来平演出,打造“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跟着演出去旅行”新风尚。建设一批旅游演艺剧院、剧场,特别是推进4A级以上景区编排至少1部驻场综艺演出或沉浸式演艺剧目。实施康养业态提升行动。温泉康养,加快崆峒区、泾川县等区域温泉资源勘探,实施平凉鑫新生态农庄示范园(海寨沟旅游度假区)项目,推进泾川橙香瑶池温泉小镇打造全省温泉旅游名镇。中医康养,加强皇甫谧针灸、关山道地药材等资源开发利用,建设张鳌坡“针灸小镇”农旅融合示范村等医旅融合示范基地。运动康养,指导市体育运动公园做好市场化运营,提高场馆利用率,建成泾川县公共体育场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静宁县南河绿地运动健身长廊(二期)等体育配套设施。森林康养,加大徒步、探险、攀岩等林旅融合项目开发,实施上杨森林文旅康养综合体、官山生态旅游风景区等项目。旅居康养,建设、改造一批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住宿产品,实施华亭市鑫瑞浩商务酒店、崆峒古镇客房改造提升等项目。美食康养,鼓励餐饮企业创新制作技艺、研发新菜品,推动美食文化传承创新,打造龙蕴美食度假山庄、大秦文旅商贸示范街等一批平凉康养美食名镇名村名街名店。实施产业资源对接行动。依托区域旅游联盟、行业协会等平台,加强旅游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交通服务等相关市场主体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共同开发平凉红牛美食、静宁苹果科研、避暑旅居度假、中医康养理疗等组合产品,提高产品吸引力。政企联合开展各类文旅资源推介对接活动,完善信息收集发布机制,实现信息共联、资源互通。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做好“加法”,提升服务质量。严格落实国家行业标准,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标识标牌、安全应急等基础配套设施。建立市县两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机制,加大对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乡镇主管干部、经营业主、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做好“除法”,突出品牌特色。要统筹协调乡村旅游数量与质量关系,丰富乡村旅游体验,避免同质竞争,实现错位发展,将特色文化内涵和地域元素融入乡村旅游全过程、旅游消费各环节,培育打造红色研学、民俗非遗、森林露营、温泉度假、农耕采摘、休闲垂钓、美食餐饮等乡村旅游业态,推动旅游村点线面聚合发展。做好“乘法”,提高运营水平。要引进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投资乡村旅游建设,通过培育乡村旅游企业、旅游合作社、招商专业运营公司等方式,建立“企业+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制”的管理运营模式,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激发旅游消费活力
丰富消费惠民举措。各县(市、区)围绕春节、五一、国庆假期和暑期等旅游旺季,举办消费周、消费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文旅活动。鼓励景区、文旅企业推出文旅消费券、消费满减和积分兑换、抽奖等优惠措施。组织文艺院团、非遗工坊等开展惠民演出和非遗展演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活动。广泛运用社交媒体、在线旅游平台、生活服务平台开展文化和旅游宣传营销。培育消费新场景。支持公共文化场馆打造旅游活动场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嵌入文创、剧场、展览、特色书店、运动健身、文化主题餐饮等业态,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指导景区、夜间消费聚集区增加民俗演艺、灯会庙会、烟花秀等夜游活动。加大对消费商业聚集区的夜间照明和夜景灯光升级改造,优化停车场、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夜间开放保障。做优做强市场主体。抓紧抓实市场主体培育,扎实开展文旅市场主体摸底调查工作,摸清旅游市场主体总量、规模和结构,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心竭力支持企业挖潜增效、做大做强,尽快达到入规标准。同时,积极引导非遗工坊、娱乐经营单位、文化产业等中小微文旅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深耕主业,提档升级,创建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宣传营销实效,探索建立全域联动宣传营销机制,整合全市各类优势资源,全力办好崆峒武术大会、皇甫谧针灸文化交流大会、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者慰问演出等活动。深化与关中平原、陕甘川宁毗邻地区旅游联盟城市交流合作,加强线路串联、游客互送。抓好“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专列运营,拓展引客增流导流渠道和中远程客源市场,确保重点景区省外游客数量增长30%以上。开展“东西南北中·养生来崆峒”系列旅游推广活动。搭建“线上+线下”“主流媒体+新媒体”宣传矩阵,举办“好客平凉·网红打卡”主题活动,邀请网络大V进行线下采风及创作,发挥“网红”赋能效应,全面打响“问道崆峒·康养平凉”文旅品牌。
上一篇: 2025年全市文旅工作这样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