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启幕
陇原艺韵千载流芳,丝路非遗万象大观。
6月10日,甘肃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在平凉市崆峒区绿地广场隆重启幕。
本次活动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平凉市委宣传部、平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崆峒区人民政府承办,各市(州)文化和旅游部门协办,举办甘肃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曲润陇原”甘肃省地方戏曲曲艺汇演、非遗购物节、非遗焕新购物月、中国非遗民俗数字化影像展等系列活动。
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兴来作开幕式讲话并宣布活动启动,平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锦致欢迎辞,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张书勇、省文化馆馆长刘涛出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局局长唐常宁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展播了《甘肃非遗形象宣传片》,平凉非遗名片——国家级非遗项目“华亭曲子戏”专场演出火热上演,作为“曲润陇原”甘肃省地方戏曲曲艺汇演的首场演出,由华亭市文化馆曲子戏团队、曲子戏传承发展中心、邱家娃曲子戏剧社倾情表演的《华亭曲子戏联唱》《炸年糕》《小放牛》《观灯》《五更鸟》《十采花》等经典曲目,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知曲子戏的古韵风姿。
各分项活动展区艺韵悠扬、人头攒动,全省各市(州)文旅部门和代表性非遗团队、传承人和工坊荟聚平凉,陇原非遗人以文明匠心为经纬,重织甘肃非遗锦绣华章。
在甘肃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现场,兰州太平鼓和狮舞传承人柴宗峰、女儿柴楚妍(第四代狮舞传承人)、张掖甘州小调和裕固族民歌、天水轩辕鼓舞和清水小曲等非遗团队,以及平凉瓷雕技艺、华亭木版画、白银剪纸、庆阳香包绣制等非遗传承人活态展演;兰州古建筑模型、嘉峪关驼绒画、陇南马勺脸谱、天水雕漆、李小刚面塑、庄浪毛笔等非遗文创产品绽放光华。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2200余件优质非遗展品集中亮相,全省文旅和非遗工作者采用活态展演、静态陈展、宣推讲解、数字赋能等多元形式,全景式展现了甘肃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丰硕成果。
甘肃省2025年“非遗购物节”暨“甘肃非遗焕新购物月”展销活动现场,全省50余家知名非遗工坊携4300多件非遗文创产品云集崆峒,展现非遗传承人风采,打造非遗消费新空间,培育非遗消费新热点,锦绣天工、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欣赏,选购匠心流韵的特色产品。
酒泉肃北蒙古族银饰、甘南临潭县双龙民族工艺铜器、临夏积石山县冶家折花刀、天水武山夜光杯雕、金昌手工地毯、嘉峪关大漠风雨雕石艺画和平凉麦秆画、堆贴画等驰名传统手工技艺产品纷纷亮相;兰州百合、酒泉锅盔、白银炕枣、金昌白刺果沙漠茶、陇南云屏蜜酥、武威栀子面、定西靛坪大曲、成县米酒、静宁手工土坊胡麻油等传统臻味四方飘香;张掖裕固族刺绣、武威天祝土族盘秀、临夏河州泥塑、兰州永登刺绣、定西剪纸和平凉刺绣、马尾编荷包、纸织画等民间美术品引人入胜。
参会领导嘉宾、市民游客饶有兴趣和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产品文化内涵、制作技艺和市场推广情况,共赴一场“非遗探秘寻宝之旅”。
平凉文汇传媒科技公司亮相中国非遗民俗数字化影像展,全面展示其开发的“观致·数字文化展播系统”,该系统囊括文化、非遗、艺术、历史、地理、科技、生活等18个类目230余套、容量1.8TB的高清文化数字专辑,可纵览平凉和甘肃非遗风采,欣赏中国与全球的海量精品文艺资源,丰富的数字业态产品拓展了非遗宣传维度,推动了文化创新发展。
“曲润陇原”甘肃省地方戏曲曲艺汇演三场精彩演出轮番登场,除开幕式“华亭曲子戏”专场演出外,来自酒泉别列克组合、临夏非遗保护中心、白银区文化馆、秦安县文化馆、国家级非遗项目“庆阳环县道情皮影”团队等非遗文艺工作者倾心献艺了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纵情歌唱》、白银曲子戏《武当神钟》、河州平弦与河州贤孝联唱《畅游甘肃》、民勤曲子戏《兄妹观灯》、环县道情皮影戏传统剧目《白蛇传》选段《盗仙草》、陇剧《枫洛池》选段《邬飞霞上愁城》、新编道情皮影戏《沉香救母》等剧目,一场场荟萃甘肃非遗曲艺精华的演出为观众奉上了极具陇原文艺特色的视听盛宴,生动展现了甘肃曲艺别样风华。
本次活动将持续至6月11日,通过丰富的展览、展演、展销、体验等“非遗+”形式,多角度展示甘肃非遗独特魅力和保护传承成果,充分激发非遗传承实践活力,弘扬非遗时代价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
省文旅厅相关处室、省文化馆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各市(州)文旅部门和非遗保护机构负责人、非遗保护业务骨干,平凉市、县(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全省各地非遗传承人代表、主流媒体、自媒体代表和市民游客近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和巡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