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物保护

韩王亶嵴造鼎形铜炉

  • 时间:2021-11-16 15:13
  • 浏览次数:
  • 来源:市博物馆
  • 字体: [ ] [ ] [ ]
  • 分享:

韩王亶嵴造鼎形铜炉 

  时代: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 

  通高101.0、口径49.3cm。炉器形硕大,造型精美,整体呈鼎形,侈口斜沿,内折窄唇,束颈,溜肩,S形对称高耳,鼓腹,圜底,兽面吐舌形三高足,足跟钵形。颈上部饰凸弦纹,中部浮雕夔龙六条,雷纹衬地;肩部饰二道凸弦纹;腹部錾刻“时大明崇祯三年岁次庚午季春,韩藩太妃国母董氏、韩王亶塉妃慕容氏造”及纪年、造者、监造、工匠等59字铭文。据铭文,此炉为明代第十一代韩王朱亶嵴所铸,是研究明代韩王历史的珍贵文物。 

  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宋、元灭亡的教训,在全国各地选择大都名城分封诸子作为藩篱以维护中央政权。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二子朱楹驻藩平凉,称安王,无子,薨后国除。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原封于辽东开原的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改封平凉,是为韩宪王,未就藩。从宣德五年(1430年)韩恭王就藩平凉到崇祯十六年(1643)末代韩王朱亶嵴被执,十位韩王在平凉总共历时213 年,与明王朝共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