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皇甫谧 | 一代针祖的薄葬智慧
一代针祖的薄葬智慧
乱世厚葬风 逆流者登场
东汉土豪们有多卷?人活着比豪宅,死了比墓大!海昏侯墓挖出10吨铜钱,中山靖王穿金戴玉上万件——可咱们的皇甫谧偏要唱反调!
当他写完《针灸甲乙经》,却突然宣布:“等我死了,挖个土坑埋了就行!”
生死课代表 写下《笃终论》
在《笃终论》里,他金句频出:“尸体就是块臭皮囊,埋再深也会烂”“陪葬的金银早晚成盗墓贼的KPI”——这话搁现在都能当环保标语!
最狠的是立下“三不原则”:不穿寿衣穿旧衣,不用棺材用草席,不立石碑种棵树。连儿子都懵了,他眼睛一瞪:“活着治病救人解民忧,为何死了还要占耕地浪费资源?”
黄土埋风骨 柳木证初心
公元282年秋,68岁的皇甫谧走了。儿子含泪执行遗嘱,简葬于今天的灵台县独店镇张鳌坡村的塬边上。
从金戈铁马的将门之后,到黄土一抔的“针灸鼻祖”,皇甫谧用最朴素的葬礼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坟墓大小,而在你为世界留下多少温暖。就像他墓前年年新发的艾苗芽,不争牡丹之艳,却疗愈着每个驻足者的心灵。如今在灵台,人们依然延续着最简朴的祭扫方式。而《笃终论》中的智慧,更与当代“厚养薄葬”理念不谋而合。
下期大结局,带你看针灸如何从张鳌坡村走向世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