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年前的“顶级混响”——庄浪灰陶鼓奏响史前音符
鼓,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博物馆里,静静地躺着一件距今4900至4200年的灰陶鼓,这是仰韶文化时期的瑰宝,也是人类早期音乐的源头。这件灰陶鼓于1988年在庄浪县朱店镇吴家沟遗址出土,为泥质灰陶,青灰色,高24厘米,大口径16.2厘米,小口径11厘米。烧制火候较高,体中空圆筒形,大口端为钵形,器口较大,口沿外卷,可束扎鼓面;中间部分为圆筒形,可一手持握;另一端呈喇叭状,口略小,可扬声,为单面手鼓。
鼓,不仅仅是一种乐器,它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海经》中,有“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的记载,这反映了先民们对鼓与雷声之间神秘联系的想象。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鼓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祈福、狩猎、征战、农耕、庆典等活动中。它是沟通天地的神器,是鼓舞人心的力量源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