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博讲堂”系列讲座精彩呈现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博工作,增强工作活力,提升全馆职工的业务素养和讲解员的讲解服务水平,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9月17至18日,平凉市博物馆先后邀请原馆长、副研究馆员刘玉林,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杨拴平做客“平博讲堂”,为全馆职工作了“怎样讲好平凉文物”和“陇宝泾华话平凉——平凉市博物馆藏品概说”辅导讲座。
刘玉林,甘肃泾川人,1963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先后在泾川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泾明人民公社、泾川县城关中学工作,1980年1月调入平凉地区博物馆任文物管理员、副馆长、馆长,长期从事西北地区文物考古及地方历史研究。曾任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历史学会第十四届常务理事,先后受到县、地、省及国家文物局表彰奖劢,被评为平凉地区拔尖人才、荣获平凉著名文博专家称号。个人事迹被《中华之子》《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收录。
杨拴平,平凉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市社科智库高端人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教育学专业毕业,从事文博工作25年,长期致力于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和陈列展览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建设,馆藏可移动文物普查,文华物宝、丝路遗珍、陇宝泾华、汉风藏韵、道源崆峒、泾河激浪等基本陈列和60余期临时展览的创意策划及陈列布展,主持实施国省重点文物保护修复项目6项,主持开展省级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1项,在《丝绸之路》《文艺生活》《平凉史话》《平凉文博》等书刊发表学术论文及科普文章10余篇。
刘玉林先生以“怎样讲好平凉文物”为题,以其渊博的学识、生动的事例、独到的见识,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做好文博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深入解读了灵台商周文化圈(密须国)、泾川商周文化圈(阮国)、崇信商周文化圈(古公坛父或公刘)、崆峒区商周文化圈(庙庄、大陈及四十里铺)、庄浪朱店、万泉商周文化等遗址的文化和考古价值。他指出,博物馆是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载体,汇聚着千百年来沉淀的文化精华,见证了古往今来的每一帧历史画卷。他强调,文博讲解员是博物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分别从讲解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讲解过程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平凉文物讲解中的重点环节、古代文化与文明等四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文博讲解员,讲好平凉文物。
杨拴平副馆长以“陇宝泾华话平凉——平凉市博物馆藏品概说”为题,按照馆藏概况、特色馆藏、镇馆之宝、陈列展览四个板块,通过大量准确详实的资料,结合图文并茂的精美课件,从平凉文物资源的基本面貌、平博文物藏品及结构特点、18类特色馆藏、10大镇馆之宝、4项基本陈列、11期特色临展等方面,对平博文物藏品和陈列展览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解读。他认为,平博文物藏品具有序列相对完整、门类比较齐全、地域特色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他强调,每个城市都有最深刻的记忆,需要文博人充分利用好这一独特优势资源,用创新创意创造,讲好平凉故事,在平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建功立业。
全馆职工纷纷表示,通过“平博讲堂”系列讲座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文化修养,增强责任担当,领悟浩瀚历史文化所蕴含的精深内涵,学思践悟,学以致用,加大平凉历史文化研究,为博物馆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