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峰建筑群
九重宫阙晨霜冷,万丈楼台日月明。
平凉崆峒山,轩辕黄帝三次登临问道广成子,被誉为“道源圣地”,获赞“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中国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
崆峒山古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唐宋时期,现存主要为宋、明代建筑遗存。
古建筑群由皇城建筑群、雷声峰建筑群、凌空塔三部分组成,现存16处文物点。
“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凝重典雅、气魄宏伟。
1990年,清华大学教授、建筑学专家朱畅中和北大教授谢凝高来崆峒山考察时,为崆峒山古建筑群题词:“奇险灵秀,古朴精巧”,准确界定了其风格在全国同类建筑中的个性特点。
雷声峰建筑群
位于马鬃山东南余尾山脊,长约300余米。此山脊两面临空,峭壁千仞,风云变幻莫测;如遇天雨,雷声滚过,崖壁回荡,遐迩可闻,故称雷声峰。
建筑群顺应山势、道法自然,山高庙险、古松柱天。特别是那些悬崖峭壁之上的建筑,随山脊起伏变化,其险峻陡峭之取势,横空驰骋之韵律,堪称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7年),包括三官殿(山门、厢房)、玉皇楼、三星殿(圣父圣母殿)、雷祖殿(九光殿石坊、厢房、四海龙君殿)等古建筑。
特别是“九光殿石坊”——崆峒山目前现存明代建筑物中唯一保存完整的石雕建筑。
石坊位于雷声峰山巅中段,三面峭壁、苍松环抱。建于明万历癸丑年(公元1613年),采用黄沙岩雕成。工艺刀法刚劲、图案精致,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石刻技艺,是崆峒山古建筑中最为闪耀的精品力作。
雷声峰建筑群中占峰踞险的岩庙建筑,既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崖洞的奇峭幽邃,又使每个宫观建造都能找到峰峦岩洞间的合适位置、造型、比例和色彩。
设计营造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巧妙布局,整体协调统一、互相呼应,使建筑与林木、岩石、溪流相互融合辉映,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瑰丽图卷。
皇城、雷声峰古建筑群在我国道教建筑丛林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宗教哲学思想,解剖古建筑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